证券市场红周刊 记者 | 张桔
·编者按·
内地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权益类基金经理新一季的调仓路线完整跃然纸上。尽管一众成名已久的基金经理长跑实力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他们今年年内的短期业绩出现钝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并不算太出名的主动权益类产品,目前年内的净值增长率已经达到100%一线。
这些逆袭的基金经理,也都是一批相对陌生的名字。但他们身上具备某些共同的特征:担任基金经理时间基本在三年以内、管理产品初始规模很小、能力圈至少覆盖科技成长中的某一条赛道。
虽然现在断言内地权益类基金经理更新换代还为时尚早,毕竟新锐基金经理出道时间尚短长跑业绩无从谈起,但这批人中偏新经济的赛道风格更为适应近一两年的市场。随着名气渐增产品规模日益壮大,他们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诸如一拖多等成名后的烦恼。
逆袭现状:
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新老比例失衡
科技成长型新锐快速上位
若将当前内地公募领域约2700位现任基金经理按照老、中、新三代来划分,老一代基金经理只占总量的大约15%,这是奔私和转管理岗等多重因素造成的。不过,张坤、刘彦春、王宗合、萧楠、朱少醒、傅鹏博、曹名长、王景、傅友兴等皆在其列。略显遗憾的是,最近兴全700亿老将董承非离职,这一阵营少了一员“大将”。
而按投资者大致认同的标准,担任基金经理3到7年基本可称为中生代的基金经理了。这其中冯明远、李晓星、葛兰、袁芳、赵诣、周应波、周雪军等也基本跻身于一线阵营。这些人不仅有擅长某一赛道的专项型选手,也不乏李晓星、袁芳这类全能型选手。而且这一阵营中的基金经理至少都经历过一轮牛熊,这让他们既保留了刚出道的锐气,同时也保持着对市场的敬畏,在控制回撤、均衡持股上也张弛有度。
由于2021年迄今的市场与前两年核心资产持续井喷不同,公募流行的趋势性投资对短期业绩帮助减弱。但这也让一批专业背景相对较强的赛道型新锐快速上位,一些科技、新能源等热门赛道的新锐基金经理快速成名,他们凭借初始产品规模小的优势重仓单一热门行业、超比例持股单一标的,迅速做高产品净值后才进一步凭借“身材优势”闪转腾挪。
当下,这其中旗帜性人物就是诺安成长的蔡嵩松。从2019年2月接任该基金后,凭借风格明确的全数重仓半导体芯片,该基金当年就杀入年度十强。但去年受到贸易战原材料被“卡脖子”等多因素影响,该年基金业绩从榜首大幅度滑落至末端。不过今年以来,基金再度跻身同类的前四分之一行业。
尽管9月30日时产品的规模已达281.77亿元,但从重仓的标的看,几乎如出一辙,惟一区别就是三季度北京君正取代了长电科技。与此同时,蔡嵩松重配单一标的的手法未变:尽管不像上一季持有圣邦和兆易均超10%上限,但三季度的前六大重仓股依然高配超过9%。
类似的故事这两年在公募圈中接连上演:去年出道的郑澄然管理广发高端制造,一度颇为接近年终状元;今年长时间业绩领先的崔宸龙,目前任职时长刚满一年;稍早前一度实现过年内业绩翻番的长城行业轮动,产品在7月底时换到现任基金经理杨宇,其到目前上任不足百天,这也是其职业生涯所管理的首只产品。
逆袭辩因:
专注新能源、芯片“TO B”行业
资源紧缺助力周期高手“出圈”
2021年,更多细分行业专业背景的80、90后基金经理登台,《红周刊》记者发现他们基本是随行业成长而快速走红,与老一代差异明显,他们对新能源、芯片半导体等“TO B”的行业有着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积累。
《红周刊》对去年以来业绩领先的新锐进行剖析发现,相对更擅长新能源赛道的新一代包括王鹏、陆彬、李瑞、孟棋、韩广哲、杨宇、姚志鹏、孙浩中、郑泽鸿、刘彬、田元泉等,虽观点认为他们在复制冯明远当年走过的道路,但新能源如今的估值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语;而更多人还是认为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清晰,目前仍处在从1到10的产业上升阶段,拉长周期看,集中左侧布局仍有很大盈利机会。
从基金三季报汇总来看,11只个股新晋公募基金前30大重仓,这其中阳光电源、天赐材料、恩捷股份、比亚迪、天齐锂业、通威股份等6只股票均来自于新能源板块。
而上述新锐们的三季报也证实了他们坚定看多新能源。以刘彬管理的新华鑫动力为例,产品契约显示,该基金似乎并非一只新能源主题类的产品,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是60%对标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和40%对标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但从最近几个季度的十大重仓来看,产品已完全变成一只新能源主题基金。
从三季报的调仓来看,刘彬基金经理还是保留了上一季的恩捷股份、天赐材料、华友轱业、亿纬锂能等多只新能源细分赛道的龙头股;同时减少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持仓,同时当季度用赣锋锂业、容百科技替换了上一季十大重仓的拓普集团和星源材质,不过正极龙头容百科技在经历过二季度的翻倍上涨后三季度小幅下跌。
而在季报总结中,刘彬仍表示:“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仍是高增长的一年,虽然前期行业内部分个股涨幅较大,静态市盈率已经较高,但年底估值切换后,我们发现产业链上众多优秀的龙头企业明年市盈率在30-40倍之间,相较于行业增速有可能超过50%,龙头企业增速有可能超过100%的情形来说,估值并不贵。”
对比分析,去年同样凭借重仓新能源一举成名的王鹏,其代表作泰达宏利转型机遇今年已经实现了大约75%的收益率,同类排名高居第二位。从基金三季报的持仓来看,依然在新能源大范畴中闪转腾挪,不过所选的标的更为下沉,并非都是已经人们所熟悉的细分龙头。
具体从调仓路径来看,力度较大,当季度一举更换了6只重仓股,宁德时代从前十重仓中消失,新进的股票包括大金重工、德方纳米、德业股份、天顺风能、运达股份、中国宝安。
王鹏在季报中表示:“我们在三季度仍然坚持配置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方向的新能源行业。从盈利能力变化的角度考虑,三季度加仓了新能源车上游资源和中游材料、风电,减仓新能源车中游电池和光伏产业链。”
截至10月28日收盘,年内主动权益类公募已有3只翻倍基,其中两只是崔宸龙的产品,另外1只是信诚孙浩中所管理。单从最新的基金三季报判断,导致它们年内业绩领先的最大因素还是来自于新能源产业,只不过比起此前更聚焦于中游的动力电池,如今更多是向上游的锂矿等原材料和风电、储能等多角度领域延伸。
相比上述几位年度状元的候选者,《红周刊》发现,在三季度面临一定程度能源荒导致的煤电行情走俏背景下,多位新锐迅速冲到排行榜第一阵营,其中最让人关注的是大成基金的韩创。韩创所管理的大成国企改革最新年化收益已突破35%,并且该基金的年内收益已经接近了80%。从重仓的赛道看,更偏向于化工、有色、黄金等周期股,他曾对外公开表示过万物皆周期。
从三季报来看,韩创管理的三只基金是十大重仓股完全一致,只是重仓的先后次序不同。仍以明显风格漂移的大成国企改革为例,三季度调仓力度很大,仅保留了上一季重仓过的鲁阳节能、兴发集团、明泰铝业三只重仓股,且对于看好标的股高比例配置,比如9月30日时的头两号重仓赛轮轮胎和广汇能源,两者分别被配比约9.89%和8.08%。从二级市场来看,两只股票开年迄今的涨幅均翻番。
三季报中,韩创仍看好双碳目标紧迫性实施下的投资机会。在回复《红周刊》的采访时他表示:“有的投资者相信强者更强,我相信均值回归。无论是传统的上游行业,还是中下游的消费行业、TMT行业,都存在明显的周期。景气驱动型投资是我采用的投资方式,并不代表我只投资传统意义的周期股,因为我强调过周期思维可以用在很多不同的行业和公司。我选股要求具备行业贝塔、优势公司、合理估值三个维度。”
“股票不是追涨杀跌的符号,而是代表公司的所有权。分析股票就是分析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未来现金流分为中短期和中长期,这两块要取得平衡。中短期的业绩较快增长,更多的是由行业拉动;中长期的业绩增长则主要取决于公司长期的竞争优势。”他进一步强调。
随着业绩优异带来的规模快速扩张,其在9月30日时的带货管理规模已达244.04亿元,多只产品在一个季度中就实现了规模的十倍膨胀。韩创也并未因资金快速涌入变得小心谨慎,相反是继续快速建仓加仓,目前股票仓位也基本在90%以上。
逆袭另类:
突围者任职时间不满2年
以漂移、均衡配置、找“灰马”为风格
如今更多的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放手大胆给新人独自表演的舞台,除去上述提到的医药、新能源、科技等偏赛道的专业型新人外,记者还从为数众多的公募掌门新秀中逐一过筛,发现了刘畅畅、杨金金、钟帅等几位特点鲜明的新锐基金经理,他们的逆袭之路不尽相同。
首先是华安的刘畅畅,这是位任职不满2年的女将,其代表作是原本赛道不占优势的华安文体健康。但其适度风格漂移的同时体现出其整体均衡的投资风格,其上半年的配置方向包括了消费、周期、先进制造等方向。
三季报显示,她将中兵红箭、钢研高纳、利君股份等军工股、长江电力、紫天科技等周期股调出组合,仅保留了富满电子、格林美、蔚蓝锂芯三只标的。出乎意料的是,她调入的重仓股票隶属行业中,来自于医药行业的标的不在少数,具体包括了药明康德、三星医疗和浙江医药。
同样是来自于上海,交银基金的杨金金出道1年多来,就凭借专注于小盘股和擅长做交易而收获了一定名气,目前他仅管理一只产品交银趋势混合,因此从该基金的重仓行业和标的股票上,就可以大体分辨出这位新人的投资风格。
交银趋势的三季报显示,杨金金直接将其颇具个性的投资思路做了解释,希望系统性地批量挖掘个股投资机会并进行组合化配置,通过持续的在实践中提升胜率来努力实现相对低波动、稳健向上的绝对收益。
在承认不停做交易的背后,或许投资人看到的9月30日时持仓已经不能代表现在,但将其对比二季报时的重仓,还是能够看到基金经理更换了超过半数的重仓股票,这其中保留下来的只有佳士科技、焦点科技、明泰铝业和中兵红箭。整体看他今年重仓过的股票,记者发现相同的特点就是流通市值普遍不大,352亿的中兵红箭被连续两个季度持有,已经是今年他的重仓股中流通市值之最了,其他的股票大多市值在百亿之内。
由于杨金金看好的股票多为小盘股,且他对于心仪的标的大概率一路加仓,因此即便是持续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首位,都不能确保一定会在交银趋势的十大重仓股中上榜,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数控刀具的龙头公司欧科亿,该基金从今年一季报登榜、二季报开始占据十大流通股股东首位,但它6月30日时还是基金二季报中的第八大重仓股,基金三季报时却从前十大重仓股中退出了。
此外,同样是担任基金经理刚满1年的新人,华夏基金的钟帅目前也仅仅管理1只产品华夏行业景气混合,该基金从去年至今连续取得超过70%的净值增长率,持续的良好业绩表现也让基金规模出现暴涨。记者查阅该基金季度报告,去年底时的规模还是0.9亿元,颇为迷你袖珍,但是最新的三季报中规模已经疯狂飙升至72.57亿元,涨幅接近80倍。
探寻这位新人的投资之道,从重仓行业和标的的直观表象来看,多元化均衡配置是他的配置组合之术,但与其他新人手法凶悍挖掘黑马股有所区别,他更强调挖掘在高景气行业中,处于快速成长、且市场份额偏小的灰马股。
那么,他究竟在实战中挖出了哪些灰马股呢?记者截取了他完整管理产品的四个季度季报,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在总共的48只重仓股票中,大约有30家公司榜上有名。而单纯对比基金三季报和二季报来看,记者发现仅有四只标的重复上榜。而三季度的前四大重仓分别为盛新锂能、国民技术、航锦科技、长城科技,基本还是出自于科技成长的领域之中。
逆袭后时代:
新锐尚待拉长周期检验
如何应对规模激增成看点
在近两年成名的新锐基金经理打响头炮后,如何持续走好逆袭之后的道路或许才是最大看点,毕竟他们管理产品时间尚短甚至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接下来如何管理好激增的规模才是当务之急。
盈米基金且慢研究总监赵玉斌指出:“选择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产品与选取其他基金产品原则并无不同。但由于中生代业绩刚崭露头角,业绩曲线还不长,收益的归因可能还不清楚,因此需要了解经理背后的投资框架。在规模上,20-50亿比较好,需要警惕短期规模上升特别快,因为经理历史上还没有管理大资金经验的情形。关于赛道,可优先选择消费、医药、科技等长牛型赛道。”
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举例分析:“今年表现优异的基金经理的代表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基本都集中在新能源股、周期股、资源股中。这些新秀基金经理没有经历过市场牛熊,在接手一只基金后,用极高的行业持仓集中度去押注单一赛道,采用比较激进的投资方法。以崔宸龙为例,他上学时主攻的是材料学,因此他对新技术方向,包括新材料及生产供应链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其次,其就业担任研究员的时候,是以化工新材料、电力设备和新能源研究为主的。所以,他在这方面的研究颗粒度较细。”如是看来,这位新人后续切换赛道和调仓的能力也会受到考验。
而对这一阵营整体来说,一道很难逾越的坎儿依然会是规模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投资难题。在这一点上,内地的公募基金经理前辈们已经屡有教训,最新的一例是有着“少侠”美称的汇添富基金经理杨瑨,这位管理年限尚不足五年的基金经理,3季度末的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378.39亿元,同时他管理的产品既有科技类也有文体娱乐类权益,还有一只在管的全球互联QDII,今年以前他给外界的印象是能文能武、涉猎多条赛道。但是2021年同样成为他的滑铁卢,目前其在管的所有产品悉数年内净值增长率为负,背后的原因林林总总,但某种程度也和规模的超速增长加大投资难度有关。
“主动基金的规模上限,取决于经理的投资策略容量。对于价值型、左侧布局的选手,规模上限会高一些;对于交易型、右侧型追涨的选手,规模上限会低一些。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需要具体分析。但规模特别大,会影响到基金经理选股,需要回避这种基金。”赵玉斌这般强调。
如是分析看来,顶流老将还是有颇多经验可供新人们学习。根据披露结束的基金三季报看,主动权益类管理规模超过300亿的基金经理一共是49位,若剔除掉管理固收+偏债混基基金经理外,实际能够算入中生代和新生代基金经理中的,大概只有冯明远、董理、杨瑨、郑澄然等几人,甚至连蔡嵩松都没有跻身这份榜单之中。
王晓明表示:“其实如果坚持单一行业,能把单个行业的阿尔法发掘到极致的话也没有很大问题。不过,从长期来看,往往单一行业暴露过多会导致产品波动较大、且相对行业本身的超额收益逐渐回归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繁做交易的新人也会逐渐以不变应万变,庞大的规模很有可能也会让他们未来投身重仓大白马蓝筹之列,亦如现在的张坤、朱少醒、谢治宇们,只不过这一过程对每位新人的时间长短不同,很多对终局担忧的人或许早在半途下车了,因此也注定能修炼到金字塔尖的掌门毕竟是少数。
在我们为中生代逆袭而鼓掌时,也不要为顶流的暂时平淡而叹息,毕竟他们在漫长的投资马拉松中不止一次证明过实力,就如银华一哥李晓星在三季报中的一句:“今日伤痕会成明日盔甲!”
2024-11-25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