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获悉,该中心“海水稻”(耐盐碱水稻)三亚南繁种质资源材料陆续回到青岛,春播育秧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预计今年该中心将在位于李沧区白泥地公园内的试验田种植2000份水稻材料,开展耐盐碱相关性状及抗性的考察。
在实验基地内的2号试验田看到,耐盐碱水稻采用旱育秧方式进行播种。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天种了300份材料。“去年主要是常规稻,今年主要是杂交稻。我们使用了新的研发方法,在三亚南繁基地培植了很多杂交组合,希望培育水稻的耐盐碱优势。今年在三亚培育了200份左右耐盐碱水稻材料。
而且,以前大部分都是对已有的材料做筛选,现在大部分都是青岛研发中心对自己创制的材料做筛选,创新性更强。今年也将在东营设点,研究耐碱性。”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副主任李继明介绍,“今年将有2000份水稻材料在青岛以及全国的基地种植,这其中包括从南繁基地的材料中选出的200份优良材料,也包括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单位提供的材料。”
“今年,将会对已完成区试试验、表现稳定、品质优良的水稻材料开展品种审定,初步计划报7个品种,预计2020年就会有部分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门审定,以加快耐盐碱水稻的推广与盐碱地改良的推进。”李继明介绍。目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东营基地、城阳上马基地、陕西南泥湾基地、新疆喀什基地和黑龙江大庆基地均已开始春播育秧工作。
2025-04-30
2025-04-29
2025-04-28
2025-04-27
2025-04-25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