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挂牌MSCI中国A50期货已有一年多时间,境内外A股相关衍生品的综合使用,成为外资配置A股资产进行风险对冲的重要手段。境内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为主以及相关期权合约,境外主要有两种相关的股指期货: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和MSCI中国A50期货。通过对比分析境内外三种A股期货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对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借鉴意义。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A股市场相关的衍生品,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外资对冲A股市场的重要工具。跟踪标的由富时罗素指数公司编制,指数调整按季度开展,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进行以确保该指数能准确反映中国市场。通常会将富时中国A50与上证50进行对比,但两者存在一定区别,富时中国A50指数的整体风格更偏向消费,而上证50指数的整体风格更偏向大金融。
MSCI中国A50期货是香港交易所2021年10月18日推出的衍生品,这是港交所推出的首个与A股市场相关的指数期货合约,也是境外发行的第一个由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的A股相关股指期货合约,得到了中国内地监管部门的批准和认可。跟踪标的是基于MSCI中国A股指数(母指数)筛选的50只股票,将沪港通、深港通成分股划分到11个GICS行业,各选取行业中市值居前的2只成分股,剩余的28只成分股按指数权重从母指数中选出,最后所选证券的权重基于其在母指数的自由流通市值权重加权。整体特点是减少了金融和日常消费的占比,增加了工业、材料的行业权重,体现出“重工业、轻金融”的编制特点,相比而言更能全面反映A股市场的结构。
上证50股指期货是国内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尽管三者都是跟踪A股市场的走势,但各自对应的指数在编制方法以及权重调整上的不同导致三类指数期货代表性各有侧重,此外三者的期货合约设计也有所不同。交易时间方面,富时中国A50期货和MSCI中国A50期货的交易时间T日都是9:00-16:30,完全覆盖了国内IH的交易时间,同时设置了夜盘交易,但是MSCI中国的时长稍短一些,但也能满足全球不同时区交易者的需求。交割到期方面,MSCI中国A50期货与IH合约规则完全一致,方便两者之间进行套利交易;合约规模方面,根据指数点位、乘数、最小变动价位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来看,1手IH合约的金额规模约为80万元(2600点)最小变动为60元,1手富时中国A50期货单位规模约为9万元(12294点)最小变动为7.13元,1手MSCI中国A50合约单位规模约为37万元(2106点),最小变动为35.65元。
统计境内中金所股指期货挂钩的上证50指数与富时中国A50、MSCI中国A50指数之间的相关性。2015年至今的数据结果显示,MSCI中国A50指数与其他指数的相关性均在0.9以上,其中与上证50指数的相关性为0.9615,相比之下,富时中国A50指数与上证50指数的相关性最高(0.9867)。从历史滚动计算的相关系数来看,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会出现阶段性的低点,此时由于编制方法和成分股之间的差异导致指数走势出现分歧。
通过对比分析境内外三种A股期货,其中富时A50期货和中金所股指期货上市较早,市场参与度高,由于两者跟踪的标的指数非常接近,所能提供的风险对冲功能高度重叠。MSCI中国A50期货上市一年以来市场认可度高,交易活跃,成交量逐渐放大,已成为重要的风险对冲工具。
自2003年起,外资以QFII的形式进入国内证券市场买卖股票,根据2022年三季报,QFII额度达7178.72亿元,涉及股票893只,历经多年发展,QFII已经成为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的风向标。从持股行业来看,外资布局A股开始呈现分散的特点,各类型的行业需求都在不断上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和化工是QFII持股较高的行业,符合QFII坚持低估值时买入、长期持有的投资风格。随着持有的行业越来越分散,而且每期变动的数量也在增加,因此迫切需要能够代表市场不同风格的指数衍生品来对冲持股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
除此之外,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的另一种重要途径是陆股通。最近两年A股市场宽幅振荡下跌,行业表现差异加大,北向资金的短期流入流出幅度加大,行业配置也出现大幅调整。从行业风格高低切换和北向资金流入转向的角度来看,复杂多变的市场风格导致外资的行业风险暴露,多样化的市场指数以及兼顾国内外交易时段、结算规则的期货合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