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近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性和全局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出现在中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
一年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习近平主席视频出席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会议以此为基础。“生态文明: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了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的智慧、计划和力量凸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的世界意义。
第二阶段会议于12月7日至19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主题和标志等主要元素保持不变。中国将继续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努力促进雄心和务实的平衡“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
这是2022年12月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拍摄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式。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中国的行动增强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信心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在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逐步将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髓、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这里COP第15阶段,领导人在峰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正式成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首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覆盖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近30%。
国家公园的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的扎根,也是我国积极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又一务实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的指导下,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为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计划和力量。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和绿色发展奇迹。人们看到了一系列中国的生态和绿色发展奇迹。“之最”:
——国家公园已成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最美丽的名片,中国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大、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大的国家。“增绿”的主力军;
——近十年来,我国新增修复湿地80多万公顷,国际重要湿地64处,13处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是全球入选“国际湿地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成现实。中国现代化厚厚植物绿色背景,生物多样性保护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021年,云南亚洲象群向北移动,吸引世界关注,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注脚。
——经过多年的保护,我国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
——在过去的40年里,大熊猫的野生种群从1100多只增加到1800多只,威胁程度从1100多只增加到1800多只。“濒危”降为“易危”;
——朱鹭从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目前的9000多只,“吉祥鸟”初步摆脱“灭绝”紧急风险;
——藏羚羊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到目前的约30万只,“万羊齐奔”壮丽景象在青藏高原复现……
目前,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112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实现了野外回归,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稳步增长。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从消除污染、修复退化土地、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到解决贫困,致力于更广泛的人类发展目标,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工作是我们改变模式的代表。”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不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有效增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
中国理念有助于描绘生物多样性治理的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实践绿水青山是金银山的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度规划发展。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正在赢得越来越多的世界赞誉。“三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全球沙漠工程“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该项目先后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联合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活动中,中国生态保护红线案成功入选世界15个精品案例……
与此同时,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土地体系、景观、森林、田野、湖泊、草地、沙子的综合保护和修复等中国经验的国际曝光率不断提高。2020年9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共提到中国14次,其中13次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指出,中国宝贵的经验值得“世界聆听”。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观,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共鸣。2016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COP第15届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第一阶段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第一份反映生态文明概念的政治文件。
回顾历史,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多重危机。为了应对这些全球挑战,我们需要超越传统思维,从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寻求新的概念和计划。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习近平主席站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对人类文明负责。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不仅为中国平衡和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优质经济发展和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本指导,也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菲利普·克莱顿说,西方环境保护主义专注于一些具体目标,如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河流污染。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从总体愿景出发,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然后依靠生态文明的概念构建路线图,对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的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方案。它充分体现了大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情怀,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领导者的历史责任。
克莱顿说,中国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促进更美好未来的途径,有助于创造更和谐、更和谐的生物圈。
携手同行,共同丽的世界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不断前进,未来是可以期待的。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应该与同行合作,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的新旅程。”
面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习近平主席正面临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困难和挑战。COP第一阶段15领导峰会首次提出“人类的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呼吁各国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建设地球生命社区,共同建设一个干净美丽的世界!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