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被称为“准财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扩展到6000多亿元,重大项目资金得到进一步保障;同时,投资方向扩大,投资主体增加,预计9月底前资金全部落地。届时,基础设施投资有望继续快速增长。受访专家指出,第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中心将超过10%。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最近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简报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开发银行为补充重大项目资金而设立的首批3000亿运营金融工具于8月26日投入使用,支持900多个重大项目。
8月24日,国家常务委员会决定增加3000多亿元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扩大配额的同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支持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8月31日,国家常务委员会表示,将旧社区改造和省级高速公路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领域;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将纳入支持范围,以前符合条件但因配额限制未投入的项目将自动纳入支持范围。
早些时候,8月18日召开的国家常务会议大力建设充电桩,支持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
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投资的项目,首批3000亿元的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主要投资于收费公路、农林水利、铁路、市政工业园区、能源等。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指出,投资范围的扩大将为第二批3000亿元的实施提供充分的项目方向,预计将于9月底前。
事实上,疏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资本堵点一直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疏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资本堵点一直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准财政”持续加力将有效配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动基础设施投资。
财政部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已发行3项.47万亿元。国家常务委员会最近还部署了5000亿元的特殊债务限额。但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最近指出,特殊债务的分配进度低于预期,导致物理工作量不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专项债务未充分利用的原因之一是不能作为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供不应求,拿出额外的资金作为资本。”
根据农业发展银行的数据,首批投资900亿元支持500多个项目,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分析,万亿元投资与900亿元资本的比例是11倍,有效弥补了资本缺口。
记者注意到,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自8月20日第一批投资结束以来,农业发展银行行长湛东生分别会见了河南、内蒙古、江西、贵州四省、自治区负责人,讨论内容是利用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活水持续滋润,各地积极对接项目资金投入,同时也在抓好项目建设。
例如,根据新疆发改委的最新数据,8月份,7964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超过500万元,施工强度保持在疫情前正常施工强度的89%左右;同时,计划在第三季度末完成年度投资工作量的75%以上,确保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000亿元。河南表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在全省开展重大经济稳定项目。
部分省份也明确指向具体“补短板,调结构”领域-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9月1日指出,要加快电力电网项目建设,力争9月底开工;9月5日,广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表示要加快新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其中今年要推进5项建设G基站5.2万座。
在抓好项目建设的背后,实际上是在落实近期稳增长政策时一直强调的“在第三季度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络总裁陈柏林告诉记者,只有从水泥行业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项目才能促进需求。“金九银十,环比看需求肯定有所改善。”陈柏林指出。但他认为力度还不够,目前表现较好的企业水泥发货率为70%~80%。一方面,在水泥需求结构中,基础设施的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新项目的实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到水泥。
对此,财新研究院副院长吴超明告诉记者,除了充分保障项目端和资金端外,国常会最新提出的19项连续政策更加重视落实。“预计国务院监督行动将加快继续政策的实施,加快基础设施领域资金向物理工作量的转变。”他预计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中心将超过10%。
具体到8月,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等人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由7月份提高.4%回升至8.0%左右。在8月底使用专项债券、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相继实施的背景下,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