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十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本月以来,重庆、四川、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近200个国家观测站气温超过400个℃。截至20日,全国共有65个国家站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干旱天气与高温热浪交织在一起。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第一个黄色气象干旱预警,并于20日升级为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三天,涉及十多个省份的干旱地区大多仍保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继续发展。
罕见的极端天气暴露了其危险的一面:长江流域,许多水位“汛期反枯”突破水文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最低,秋粮生产紧绷防灾减灾弦;川渝地区,用电需求最高负荷屡屡创新纪录,面对电力缺口加大的严峻形势,高温限产相继启动“让电于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长林伯强告诉中国商业新闻,高温用电需求大幅增加,干旱导致水电出力急剧下降,是当地电力供需紧张的两个主要原因。目前,有关部门已加强供电保障“组合拳”,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协调跨区域、跨省缺乏互助。
据中国商业新闻记者不完整统计,今年以来,安徽、贵州、河北、广东、重庆、浙江、福建、山东、宁夏、湖北等十多个省相继发布文件,完善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机制规则,动员市场实体积极参与。
“随着夏季结束,气温下降,预计一两周内大部分地区的电荒将明显缓解。”林伯强称。
高温干旱影响川渝地区,对能源供应、工农业、消费等领域影响很大。
数据显示,7月1日以来,重庆天气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全市平均气温为30.5℃,比常年明显偏高2.6℃,与2006年并列成为1961年以来最高的降水量明显较少。持续高温,降雨少导致干旱,农业首当其冲。
8月18日召开的四川省农业抗旱丰收视频会议还指出,自今年7月以来,四川省长期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地方农作物受到严重影响。目前,该省的夏季粮食已经丰收,但全年的大部分粮食仍在秋季粮食中。据气象部门预测,四川省的高温天气可能会持续到8月底,这给秋季粮食的生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位大型果园农民告诉中国商业新闻,干旱“对农业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灾难”。这个农场有几千亩柑橘果园。伏旱对果实的生长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受持续高温旱情影响,长江重庆段出现“汛期反枯”罕见水情,长江航道水位同期屡创新低。根据长江航道局公布的水位数据,8月21日8时,重庆寸滩水位为162.与前一天相比,37米下降00.8月7日8时,重庆寸滩水位为165.64米。这两周,长江水位下降了3米。
高温少雨也导致四川省水电发电能力下降50%以上。同时,用电负荷增加了25%,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电力短缺。为确保民生用电,政府部门根据应急预案对工商业采取停电措施。
8月15日零时~20日24时,四川扩大了工业企业向人民供电的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计划中的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全面停产(安全负荷除外),放高温假,给人民供电。8月17日零时~24日24时,重庆还启动了有序用电一级方案,所有纳入有序用电方案的用电用户必须参与实施(安全负荷除外),让电给人民,后续时间将根据温度变化和供需情况及时调整。
8月21日0时,四川省启动了应急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这是自2022年1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应急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试行)》以来,四川首次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8月17日以来,川渝地区的写字楼和商场也采取了限电措施,减轻了用电负荷。一些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关闭了空调,停止了一些电梯,大量的户外广告关闭了。
川渝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动力电池、光伏晶硅等生产基地。拥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和庞大的配套生产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停电将对企业生产乃至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
然而,在停止限电措施后,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应对。据一家大型企业相关人士介绍,他们是大型生产线,只能全部停产。一些企业仍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发电设备来维持部分生产线。其他企业也采取了调整生产过程的措施。
根据气象预测,到8月25日左右,四川和重庆的气温将出现转折点。因此,工商企业正期待降温,缓解电压,恢复生产经营。
8月20日,在四川能源供应保障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表示,近期全社会节电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实际电力负荷由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最近的高温干旱加剧了电力供需的短期和局部矛盾。
夏季以来,国家电网5个区域电网和19个省级电网负荷屡创新高。为做好夏季迎峰工作,越来越多的省市鼓励减峰填谷、负荷聚合商参与电网运行和负荷特点“需求响应”。
“需求响应”是解决电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电力供需平衡的新手段。与有序用电不同,需求响应是电力用户对电价或激励信号的积极响应,主要表现为用户临时改变用电行为,即根据电价或激励规模临时调整电力负荷。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对中国商业新闻表示,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在启动有序用电前表示“缓冲地带”需求响应机制能有效减少,因为“电力紧缺”社会综合成本。既能节约投资,又能保障电网安全。
在各地,电力市场需求侧响应的有效性逐渐显现。据《长江日报》8月中旬报道,在过去的一周里,武汉有2128家企业响应了节约用电和让电的号召“需求响应”在行动中,居民用电负荷减少了219万多千瓦,为用电高峰期群众稳定用电提供了重要支持。
8月21日,根据《南方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日报》显示,发电侧加权平均电价(含核电)约为0.58元/千瓦时。当周,市场发电侧加权平均电价(含核电)一度高达0左右.86元/千瓦时。与往年相比,该市场日前平均电价已达到较高水平。
业界普遍认为,电力市场的价格,尤其是现货市场,实际上反映了电力供需平衡的程度。电价越高,供应短缺越严重;电价越低,供过于求越严重。
上述现货市场“火热”电力供需紧平衡和市场化机制创新“双管齐下”结果。8月初,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暂停实施价格限制的通知》,称为确保现货市场价格的有效发现,调动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暂停实施两价格限制:现货电能报价上限和二级价格限制。
中国商业新闻记者发现,全国许多电力交易中心的交易结果显示,市场主体的规模和交易价格显著上涨。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告诉中国商业新闻,极端天气很可能成为未来的常态。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需要完善配套的电力市场化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通过深化电力需求侧改革,引导电力用户主动避免市场化。在此过程中,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新兴市场“大有可为”。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
2024-10-31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