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海港预计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430万标准箱,创历史新高;8月11日,2022年长三角G60科技成果拍卖成交量超过50亿元……长三角处处充满活力。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要紧紧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措施打破行政壁垒,完善政策协调,使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的分工,凝聚更强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地区肩负着深刻的期望和重大使命,不断加强政策协调,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强大的合力,努力成为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勇于承担服务建设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担,走在前列。
注重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市场实体激增强劲发展活力。
今年7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选择12名成员加入联盟,将联盟成员扩大到53名。2020年8月,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成立。“不是通过管委会或开发公司等传统形式吸引投资,而是通过加入,让企业、大学、研究院等不同单位来到同一平台,展示自己的优势。”开发者联盟首批12名创始人之一的普华永道管理合伙人、上海主管合伙人黄佳认为,示范区相对分散的机制有利于联盟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业务。
中国三峡集团牵头编制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方案,积极参与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和上海建设工程开展了通过示范段环境改善工程建设,实现了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步行交通与生态岸线的连接;上海城投与上海咨询集团共同成立了长三角城市咨询公司,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古镇能源水平提升、农村振兴等战略研究……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示范区在绿色发展、要素流动、共同富裕等方面推出了88项制度创新成果,使人才、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不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打破行政边界,不断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必将为广大市场实体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主任华远说。
2021年5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签署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成立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分享自由贸易试验区优势资源,共同规划领导区域协调发展,发布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大制度创新案例,举办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论坛。
在科技互联、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长三角各部门共同努力,推进资源要素跨域流动,解决跨域治理问题。
2020年10月,科技部批准支持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建设。2021年6月3日,中心正式开业,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实施。
在创新资源方面,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建立了4个海外合作平台,与72所国外知名大学和61所国内研发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国内外高校研究成果向长三角地区转型;在研发载体方面,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学、信息技术、能源环保等领域拥有一流的研发平台和技术人才,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关键共同技术,开展技术研究;在产业需求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18家,提出技术需求936项,帮助企业实现341项技术合作。
截至2022年5月底,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聚集了23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4万多台大型科研仪器、315个国家科研基地、20多万科技人才、2429家服务机构、15700多个服务项目、160多万国内外标准、185万平台访问。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海、苏州、浙江省加强深化联合河湖系统,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制定重点跨境水联合保护专项计划,协调湖蓝藻污染治理,开展太湖疏浚试点,加快太湖沿岸生态湿地修复,太湖城乡有机废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太湖总氮和总磷浓度指标是近10年来的最佳水平。
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加快,公共服务越来越方便快捷,长三角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也越来越方便“近”。
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了加速度。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已超过6500公里。目前,沪苏湖铁路、沪通铁路二期、宁淮铁路、合新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7月13日,沪苏嘉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东起上海虹桥商务区,南至浙江嘉兴,西至苏州吴江。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已开工建设,苏州轨道交通S一线实现全线洞通,建成后,沪苏轨道交通将全面实现“握手”。
数字新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在长三角地区,三大运营商共投资2000多亿元,建成5个G基站38.占全国24万个,占全国24万个.9%。工业互联网识别分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已建成运行,长三角地区共接入67个二级节点,覆盖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新材料、工程机械等8个领域.4万家企业。
“一网通办”让公共服务更温暖。目前,长三角41个城市共办了138项政府服务,实现了30类高频电子许可证的共享和相互认可;在实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的基础上,长三角地区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城市和1万多家医疗机构。从2018年9月试点到2022年6月底,共直接结算了940多万人次。长三角地区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一卡通”截至2022年6月底,长三角社保卡实体持卡人数已达到2022年6月底左右.电子卡持卡人数约14亿.2亿。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