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连云港徐伟新区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首批核心主装置在连云港徐伟新区投料成功启动,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对促进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东方盛虹的年报,东方盛虹2021年营业收入约517亿元,同比增长53.48%,净利润45.43亿元,增长492.66%。对此,许多市场机构表示,其业绩超出预期。目前,东方盛虹大炼化项目正式投产。同时,由于双碳目标的限制,光伏市场对EVA的需求仍将保持高位。因此,市场普遍看好新产能和EVA产品未来业绩的增长空间。
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多个行业之最。
东方盛虹是盛虹控股集团的上市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石化化工一体化巨头之一。盛虹控股集团成立于1992年,起步于印染业务,2003年扩展至纺丝业务,2010年进入石化行业,2011年正式投产PTA项目150万吨。2018年,盛虹集团借壳东方市场,重组上市集团化纤资产,更名为东方盛虹。2019年,集团先后将盛虹炼化、虹港石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2020年,东方盛虹积极实施产业链纵向整合,加快盛虹炼化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发展架构。2021年,东方盛虹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专注于生产高附加值烯烃衍生物的斯尔邦石化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整个化工产业链的综合布局,有利于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和综合战略的加快实施。
盛红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公司参与全球竞争,打造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的战略眼光。从规划之初的工艺设备选型到生态、低碳、循环绿色炼化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建设,项目始终聚焦国际前沿,以高标准布局建设,结合国内成品油和新材料产品的市场形势,按照多化少油、分子炼油的理念
据了解,该项目拥有中国最大的直径塔、单体最重的固定床反应器、最大的常规减压蒸馏装置、裂解炉等第一。其中,16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是中国最大的单一系列二甲苯装置;该项目还拥有中国最大的3×310万吨/年连续重组装置,并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完全自主化。进料驾驶装置主要为1600万吨/年常规减压蒸馏装置,辅助施工装置为硫回收装置、火炬气脱硫装置、相关公共辅助和储运系统。
炼化是指化工产业链上游端的石化,即以原油为原料,通过深加工衍生出一系列中端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深加工获得各种合成新材料。中国炼化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在90年代爆发。然而,2015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的通知》,逐步放开符合条件的民营炼油企业申请原油进口权。以此为标志,行业内的马太效应逐渐油-PX-PTA-聚酯产业链下游-聚酯产业链下游的民营企业开始向上游进军,规划了恒力集团、盛虹集团、荣盛石化、恒逸石化等1000多万吨以上的炼油项目,并宣传了大型炼油项目。民营炼油时代已经开启,这些民营炼油巨头的规模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盛虹集团的大型炼化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进料试验成功后,根据2021年度报告业绩会议上与投资者的沟通信息,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大型炼化产能攀升的整个过程。根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大型炼化项目可于2022年投产,为部分业绩增长做出贡献。大型炼化项目对盛虹的意义在于,在性能大大提高的同时,炼化行业将成为聚酯化纤行业和新材料行业的原材料保明显。
与传统炼化企业相比,盛红炼化在规模和产品结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单线规模16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常规减压装置,可有效降低单位能耗,提高设备效率,显示出强大的成本竞争力;同时,炼化工程投产后,盛红炼化产生的丙烷、醋酸乙烯、丙酮等基本原料不断输送到斯尔邦生产高附加值光伏EVA树脂、丙烯腈、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新能源材料;产品为下游虹港石化提供二甲苯,生产和开发新型聚酯材料;副生产的正丁烷可用于生产PBAT可降解塑料,帮助盛100万吨绿色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循环互联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显现。
董事长兼总经理苗汉根在回答投资者的问题时表示,盛红大炼油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从一滴油到一丝的整个产业链布局,同时迅速进入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形成炼油+聚酯+新材料产业矩阵,构建国内独特的油头、气头、煤头产业模式,盛红跨周期、抗周期发展路径将奠定坚实的经营基础,同时形成规模、低成本的大宗原材料供应,必将有效降低公司产业链下游的生产成本。
从民营炼油化工进入上游石化行业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不仅是宏观指导政策导向的结果,也是化工行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事实上,从最后开始,进入上游的必然结果是向下游新材料领域的延伸,这是民营炼油化工企业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后,面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后的必然选择。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对于那些在下游聚酯产业链中脱颖而出的炼油化工巨头来说,面对新材料丰富的市场需求和双碳目标刚性约束下的能源消费结构,提前向新材料产业布局和全面转型是另一次生死攸关的战略升级。
如果在过去的30年里,依靠中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政策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盛红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巨头,那么盛红的未来增长必须依靠向新能源和新材料的转型。这不仅是盛红在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的新使命,也是盛红顺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选择。这是苗汉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对盛红转型的解释。
斯尔邦石化于2010年由盛虹集团投资建设。它的名字——从三大国际化工新材料巨头巴斯夫、拜耳(尔)和杜邦的中文名字中选择一个字——包含盛虹向新材料转型的雄心壮志。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斯尔邦石化主要以烯烃产品创新链和价值链延伸,在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设备、环保、医药等国民经济领域。斯尔邦最受市场关注的原因是它是中国最大的EVA光伏材料供应商。其自主研发的EVA光伏材料在晶点、熔指数等关键指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了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的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缓解,可以取代进口产品。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