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建议大力实施大豆和石油产能提升项目,加大耕地轮换补贴和石油生产县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高。大豆产能受到特别关注。为缓解进口压力,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振兴国产大豆的政策。根据《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1.6亿亩左右,产量将达到2300万吨左右,以提高大豆自给率。本期邀请三位专家讨论如何解决大豆行业的困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总体而言,中国大豆生产发展缓慢。1996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12亿亩,2021年增至1.26亿亩,年均增长率为1.38%。同期,产量从1322万吨增加到1640万吨,单一产量从118.01公斤/亩增加到130.16公斤/亩,年均增长率为0.33%。然而,也有快速增长的时期。在一系列大豆生产支持政策的推动下,大豆生产加快,特别是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1.48亿亩,产量1960万吨。
与生产发展相比,对大豆的需求增长迅速。大豆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是挤压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豆挤压消费为9949.83万吨,占85.34%;食用消费为1460.07万吨,占12.52%;种植和其他消费为249.56万吨,占2.14%。从消费量来看,根据《经合组织-粮农组织农业展望报告(2021-2030)》,1996年中国大豆消费量为1547.70万吨。
大豆生产跟不上快速增长的压榨需求,产需差距逐渐扩大,进口量逐年增加。自1996年中国从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产需差距从225.28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0019.46万吨,增加了43.47倍。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中国进口大豆9651万吨,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59.68%,占国内大豆总消费量的82.77%。大豆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和巴西。2021年进口大豆的60%来自巴西,美国大豆占33%。近年来,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持续减少,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呈上升趋势。
如此大的产需差距,一方面是大豆压榨需求的快速增长。大豆和豆制品是饮食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推动了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转变,从粮食到更多的动物性食品。同时,大豆压榨生产的豆粕是大规模生产生猪养殖中必不可少的蛋白质饲料,家禽业和水产业也依赖豆粕。蛋白质饲料需求的增加增加了大豆压榨需求,从而促进了消费的增长。自1996年以来,中国大豆消费量翻了近三番,超过1亿吨。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水产养殖饲料消费量约为4.5亿吨。根据豆粕用量占饲料的15.3%,需要近9000万吨大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肉类产量为8887万吨,比1996年增加4303万吨,人均肉类消费量约60公斤/年;家禽蛋产量为3409万吨,比1996年增加144万吨,人均蛋消费量为13.20公斤。大豆已成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刚性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大豆生产发展缓慢。与大豆需求8.26%的年均增长率相比,同期大豆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82%。原因是,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特别是耕地资源。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豆生产的耕地资源非常有限。2021年,中国大豆消费量为1.17亿吨,单一产量为130.16公斤/亩。如果所有需求都得到国内生产的满足,则需要8.95亿亩耕地。生产大豆不现实。主观上,大豆的单一产量仅相当于玉米和小麦的三分之一,大米的四分之一,主要粮食生产省没有发展大豆生产的内生动力。此外,我国大豆生产研发投资资源不足,单一产量水平低是大豆生产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2021年,美国大豆单产230.67公斤/亩,巴西大豆单产236.67公斤/亩,阿根廷大豆单产187.33公斤/亩。相比之下,我国单产水平差距明显,农产品之间缺乏价格协调机制,种植玉米等竞争性作物收入更高,农民愿意用更好的耕地种植竞争性作物,这也导致了单产大豆的恶性循环。国内大豆市场的供应安全严重依赖于全球大豆供应链的稳定供应。同时,进口大豆的涌入挤压了国内大豆的生产发展空间,不利于我国大豆生产技术的创新。
全球大豆生产高度集中。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从2010年/11年到2020年/21年,全球大豆产量从2.65亿吨增加到3.66亿吨,年均增长3.30%。2020年/21年,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印度是世界大豆产量前五的国家,产量分别为13800万吨、11475万吨、4620万吨、1860万吨和1045万吨。生产高度集中,大豆供应容易受到主产国产量波动和相关政策的影响。
全球大豆消费需求增加。从2010年/11年到2020年/21年,全球大豆消费量从2.53亿吨增加到3.63亿吨,年均增长3.28%。2020年/21年,中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和欧盟是世界五大大大豆消费国家和地区之一,消费量分别为1160万吨、6105万吨、4941万吨、4741万吨和1762万吨。面对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的国际环境,大豆主产国和主要消费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大豆储备,建立防御性库存。
全球大豆贸易周期普遍较长。从2010年/11年到2020年/21年,全球大豆贸易量从1.81亿吨增加到3.30亿吨,年均增长6.19%,占产量的90.15%。全球大豆贸易主要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流向中国、欧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进出口国家属于不同的大陆,大豆贸易周期一般较长。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的船期为30至45天,运输成本和汇率波动将增加运输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豆油用作生物能源的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全球大豆消费主要是压榨。2020年/21年,全球大豆消费量约95%用于压榨。根据18%和80%的大豆油和豆粕的压榨产出率,全球大豆油和豆粕的产量分别约为0.62亿吨和2.76亿吨。大豆油的产量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消费,占70%以上,豆粕主要用于饲料,占90%以上。另一方面,大豆油用于生物能源的数量迅速增长。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加上减排和碳减排的驱动,2021年全球大豆油用于生物能源的比例上升到18%。据统计,美国大豆油用于生物燃料的消费量从2019年的86.58亿磅增加到2021年的110亿磅。大豆油用作生物燃料的比例从34%增加到44%。
全球大豆贸易的定价主要集中在美国期货市场。一方面,全球大豆贸易主要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大豆现货价格包括巴西大豆、美国湾大豆和阿根廷大豆离岸(FOB)价格,也由期货价格加上适当的价差(基本差异)确定。与此同时,大型国际粮食贸易商基本上垄断了全球粮食贸易。另一方面,CBOT大豆期货价格在过去两年继续上涨。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由于拉尼娜气候、大豆与玉米、小麦的价格比较关系较低,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原油价格上涨推动大豆油消费,全球大豆库存下降至3.05亿蒲。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