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博腾宣布,公司近日收到跨国制药公司Pfizerinc(以下简称辉瑞)PfizerilandPharicals的新一批采购订单,公司将为其提供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截至公告披露日,新订单总额为6.81亿美元(约42亿元),超过公司近期会计年度审计营业收入的50%。
对于此订单,博腾股份进一步披露,订单自收到之日起生效,订单已生效;此外,博腾股份还表示,该订单的实施有望对公司2022年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根据订单实施情况和收入确认原则,在相应的会计期间确认收入。同时,公司将继续按照有关规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订单的实施情况。
根据博腾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0.04亿元~31.08亿元。因此,与辉瑞合作的订单明显超过去年的营业收入。
在国内CDMO行业,类似的高订单并非前所未有。去年11月16日和11月28日,凯莱英(002821,SZ)宣布与大型制药公司签订两份重大合同,总交易额57.78亿元,甚至接近2020年凯莱英总收入的两倍。上述大型制药公司和订单产品也被业界普遍认为是辉瑞及其新冠特效药。
然而,博腾和凯莱英最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进入年报预告季,CDMO行业业绩大幅提升,股价持续下跌并不少见。药明生物(2269,HK)透露,预计2021年公司利润和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将同比增长105%以上和98%以上。根据凯莱英1月16日发布的业绩预测,公司年收入预计为45.05亿元~46.62亿元,同比增长43%~48%;净利润10.398亿元~10.759亿元,同比增长44%~49%。
然而,市场并不买入。即使排除了药明生物在美国未经证实的名单(UVL)中的短期负面影响,其股价也从去年7月148港元/股的高点下跌到近一半;在今年24个交易日内,凯莱英的股价也跌至39.74%。
据记者介绍,截至2月11日收盘,外资分别增加了51.2%、25.3%、15.4%、13.6%和8.7%。
从外资净买入的角度来看,被市场称为保险茅的中国平安也很容易计算外资净买入,因为沪港通十大活跃成交股在24个交易日内连续上市。年净买入总额达49亿元,在a股保险股中排名第一。
2021年,保险股经历了过去10年最黑暗的一年。全年股价大幅下跌39%,仅次于教育行业,在各行业排名第二。然而,自2022年初以来,保险股是否有非常强劲的迹象。年内,股价一扫去年的低迷趋势,大幅上涨9.02%,a股板块涨幅排名第六。
保险股的复苏离不开各种基金的增持。以外资为例。今年以来,外资增加了a股五大保险股的头寸。从净买入来看,今年24个交易日,外资净买入高达49亿元。
除外资外,个别保险股也通过回购提振股价。2月8日,中国平安宣布,截至1月31日,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a股7776.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8.9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目前,基金、证券公司和其他机构今年增加保险股的头寸尚不清楚。然而,去年第四季度基金披露的头寸数据显示,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基金就减少了保险股的减少。
虽然基金放缓了对保险板块的减持,但截至去年年底,基金对保险股仍呈现超低配置趋势。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从基金配置比例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基金对保险板块的低配置基本持平。如果以沪深300流通市值为标准,保险板块的标准配置比例为3.88%,但目前只有3.48个百分点。
随着股价的上涨,投资者对保险股市场的分歧开始增加。
在中国平安等保险股中,一些投资者认为保险股正在崛起,拐点已经到来。然而,一些投资者认为,保险股的基本面没有改善,年初的反弹无法持续,未来市场应该高卖。
国内研究机构认为,今年保险股的反弹受益于低估值。中信证券2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今年保险股的反弹主要是由于市场对低估值板块的配置需求。2021年股价大幅下跌后,充分反映了主要保险公司的债务压力和资产风险,净资产背后的资产负债表具有真实清洁的价值。
尽管保险股目前处于历史上极低估值阶段,但许多国内机构认为,目前的低估值并不构成触底的充分条件。
根据许多研究机构和业内人士的观点,影响保险股基本面的负面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今年第一季度保费增长可能面临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力、基础等因素;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保险股作为一个强大的周期性产业,必然会受到影响;第三,主要保险企业的转型成果需要时间;第四,反复疫情影响保险业展览业。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