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包括: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地方重点围绕进一步明确参保和保障范围、持续健全多元筹资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待遇政策、健全待遇支付等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完善现有试点,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加快建设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从国内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层面来看,供需不匹配较为突出,老年健康护理服务缺失。这块市场缺口需要保险公司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意见》要求,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同时,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发老年人健康保险产品。
除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头部保险公司也将养老和医疗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增长突破点,勇担时代使命的同时,追求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平安集团近期召开的党委会议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明确表示,该集团将通过打造“综合金融+HMO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优质健康医疗服务。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也在今年半年报发布会上首次正式对外介绍了平安集团最新的康养布局:将通过“金融+医疗+康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满足不同阶层的养老需求,打造中国康养新标准。
具体来看,平安集团已经通过搭建自身互联网医疗平台、收购北大医疗资源、发展智慧医疗技术、建设康养社区等手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线上线下协同的医疗生态圈,并将医疗服务与保险产品充分融合,力图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陈心颖表示:“过去,平安医疗板块是在集团顶层设计之下‘分兵’突破,各家子公司各司其职。现在,在集团统一部署后,医疗生态圈战略升级,走向‘合进与闭环’,未来各成员的角色明确、齐头并进、相互协同,共同推进生态圈建设。”这种融合让平安集团在医疗健康管理和养老领域,筑起自己的护城河,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意见》指出,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护。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医疗科技实现医疗和养老服务下沉,推行普惠养老成为发展方向。在近期平安健康的投资者开放日上,其宣布战略深化,推出全新的“家庭医生会员制”模式,聚焦支付方,提升C端体验同时,尝试B端突破。截至2021年9月30日,平安健康与18.9万家药店、超4000家医院、约1700体检机构、1800+健康机构建立合作,为平安健康拓展企业用户和升级家庭医生会员制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运用AI技术、大数据,将顶尖医疗经验形成数据库,从而指导和提升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目前,平安旗下智慧医疗正通过与三甲医院展开学科升级,在影像医疗、心血管、糖尿病等领域推出多项辅助设备,落地全国多个基层医院。截至2021年6月末,平安智慧医疗已累计服务170个城市,赋能超4万家医疗机构,惠及约95万名医生。
推动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助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中国平安正以“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康养”模式,充分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合作,通过医疗科技和保险服务与银发产业的融合创新,探索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