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彭 陆海晴
当投资风格和基金业绩遭遇市场“逆风”考验,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基金经理们该如何化解压力?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拉长业绩考核期、建立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海外资管机构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参考。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行业自身也需克服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营造一个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
“我只是个普通人,他们却把我捧成了神。”这是某明星基金经理的心声。
今年以来,面对A股显著分化行情的考验,不少久经沙场的基金老将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7月,沪上某基金经理在朋友圈“怒怼”保险资管,此后道歉并最终离职;9月,某百亿级基金经理称其交易权限被公司关闭,后来虽然拿回了交易权限,但此事也一度引发轩然大波;另有某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分别增聘了基金经理,原因是该基金经理出现了抑郁的情况。
当投资风格和基金业绩遭遇市场“逆风”考验,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基金经理们该如何化解压力?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拉长业绩考核期、建立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海外资管机构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参考。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行业自身也需克服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营造一个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
道歉声一片
“今年是我从业以来最艰难的一年,投资难度甚至超过了2018年。我感到非常愧疚,没能为投资者赚到钱。”张林(化名)坦言。张林是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他在A股市场摸爬滚打多年,长期业绩较为优异,没想到在2021年遭遇了业绩滑铁卢。
张林所遇到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受分化行情影响,基金首尾业绩罕见地相差超过100个百分点。在基金业绩排行榜前列,曾经备受投资者追捧的明星基金难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不少“新面孔”。
例如,截至11月5日,“千亿顶流”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景顺长城新兴成长等6只基金今年以来亏损幅度均超过10%。另一位“千亿顶流”张坤管理的多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也告负。此外,富国基金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中欧基金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广发基金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等基金今年以来也均未获得正收益。
面对短期业绩压力,无论公募还是私募,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公开道歉。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长文深表歉意。例如,3月,嘉实基金百亿级基金经理归凯写道:“我们希望努力做到控制回撤,但整个核心成长类资产波动比较大。我们也深感抱歉,整个基金回撤比较大。”
7月,东方港湾创始人但斌坦言:“从业29年,东方港湾成立17年多,2021年算是又经历了一次考验。今年除了美股正贡献,A股与港股都是负贡献。”
交银施罗德基金百亿级基金经理王崇在基金半年报中表示,从上半年来看,组合内个别重仓股跌幅较大。“我们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表示深深的歉意。我们错过了如新能源(车)等热门行业的大幅上涨行情,我们一直在深刻反思。”
“上半年,鹏华新兴产业基金业绩整体极差,几乎是本基金成立以来最差的一段时间。回顾半年的操作,我们几乎在顶部卖出了一些公司,这些公司过去几年给组合带来很高收益,但阶段性盈利增速已经到达一个瓶颈,且市场预期仍然较高。另外一些基本面发生变化的公司,虽有一定亏损,但我们及时做了止损。导致上半年业绩落后主要是现有持仓的公司。”鹏华基金百亿级基金经理梁浩在半年报中称。
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过去几年,我国基金行业享受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环境。伴随监管层大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专业投资者定价能力提升、“炒股不如买基金”理念深入人心,公募行业大踏步发展。
据统计,2020年共成立1435只基金,合计募集资金约3.16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38%和122%,创下公募基金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2020年新成立的百亿级基金高达40只,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这一趋势在今年得到了延续,今年前十个月,新发基金数量高达1484只,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
不过,随着新发基金规模不断增长,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刻意追求热点、过度营销等问题。在浓厚的“造星”、“追星”氛围中,基金收益预期不断抬升,一个接一个的爆款基金,更是将不少基金经理推向了百亿甚至更高级别基金经理的宝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50位基金经理在管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今年以来,A股市场演绎显著的结构性行情,是否押对热门板块,在基金业绩上有着“冰火两重天”的直观反映。当投资风格和基金业绩遭遇市场“逆风”考验,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基金经理们,往往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存在一定边界已成为业内共识。有基金分析人士表示,管理规模一直被视为业绩的敌人,面对基金规模短时间内暴增,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今年以来市场风格主要聚焦在成长板块,比如新能源,一旦基金经理的组合与市场风格不符,且基金规模偏大,基金经理会很难调仓,短期业绩必然不会理想。”
另一方面,基民和销售端也在向基金经理传递压力。在网上的基金论坛上,一旦基金短期业绩不理想,就会出现基民对基金经理的指责,甚至有基民直接“指导”基金经理如何投资。还有某消费主题基金因重仓茅台、格力等股票导致净值不断下跌,遭遇渠道经理“喊话”,质疑基金经理为何不配置新能源股。
“我每天都会收到来自渠道方的短信轰炸,这给我的投资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沪上某基金经理称。
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的快速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发言的平台,但从当前上述平台的基金讨论区来看,往往是骂声一片,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基金的短期涨跌情况,加大了基金经理所面临的压力。“我以前还会看基金评论区,现在不看了。今天涨了,投资者高呼‘YYDS’(永远的神);明天跌了,就会骂基金经理偷吃收益,搞老鼠仓。”华南某基金经理苦笑道。
营造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
基金经理遭遇心理压力怎么办?此前大火的美剧《亿万》颇具参考意义。在剧中,女主角温迪是Axe集团的心理咨询师。面对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不少基金经理遭遇打击后“头痛欲裂”,正是温迪的心理辅导,让他们释放了内心的负面情绪,得以冷静地面对市场。
某全球资管巨头便在公司中设置了“温迪”一角。“公司为我们购买了心理咨询服务,对方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24小时提供服务,然后公司内部也会组织很多团建活动,这些都有助于我们释放压力。”该公司一位股票基金经理称。
在这位基金经理看来,与内资机构相比,外资机构基金经理的压力相对较小。“我们的考核周期比较长,通常是3到5年,而且奖金和这一考评机制密切挂钩。任何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投资风格,这就意味着其投资业绩必然会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有所起落。基于对基金经理的充分信任,公司的考评机制也会相对客观。”
他认为,基金公司的利润来自规模,如果基金卖不掉或者被大量赎回,公司会面临很大压力。实际上,海外机构在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中,也曾出现过销售端将压力传导到投资端的情况。通过解决类似问题,这些公司逐渐在组织架构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方案,让基金经理在保持投资动力的同时,不去承受过度的压力。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对我国基金行业而言,营造一个良性、健康的投资环境已迫在眉睫。知名基金经理余海丰在其公众号中建议:首先,管理人在市场情绪高涨的时候,减少或者控制基金的发行规模。市场情绪高涨时发行产品相对容易,但想获得好的收益却有难度,这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矛盾。其次,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需要永远记住“买者自负”。投资经理应该承诺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但如果收益不甚理想,投资者需要自行承担,指责和谩骂毫无意义。最后,投资经理需要客观看待自己的过往成绩,不要把市场的贝塔误以为是自己的阿尔法。当市场走势与自己的投资策略或持仓出现严重差异时,要冷静分析自己和市场的距离,不应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市场不理性,同时也要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04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