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中心城市的较量中,西部城市的迅速崛起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日前,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内地省市资本实力榜》显示,西部地区共有7座城市跻身全国50强。
成都、重庆和西安(下文简称“成渝西”),这三座从历史中走来的现代网红城市,在资本市场成长迅速,实力不容小觑,分别位列资本市场实力榜第8、第9和第16名,成都领跑,西部三雄的突围之路令人称叹。
崛起:成渝西资本市场话语权跃升
与早已实现越级的经济总量相比,成都、重庆、西安西部三雄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拖了后腿”,上市公司总市值无一排进全国前十。不过近年来随着科创板落地、注册制时代到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得到以成渝西为代表的西部主要城市前所未有的重视。西部资本市场爆发蓬勃生机。
成渝西A股市值占比创阶段新高
作为西部经济重镇,成都、重庆、西安先后明确了金融中心城市的定位,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扶持优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自身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卓有成效。
最新数据显示,成都、重庆、西安三市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均突破万亿元,合计超3.5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了76%,这一增幅超出同期A股总市值增幅38个百分点。
市值连续加速赶超下,西部三雄在A股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资本市场话语权日益提升。2020年末,成都、重庆、西安市值合计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超过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市值占比创2015年以来新高。截至2021年5月,这一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34%,仍处于上升势头。
以上市公司市值、资产、营收、利润规模等综合指标评价城市上市公司实力,成都排名全国第十,超过武汉、长沙等城市,领跑中西部。
今年3月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发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成都位列全球第35位,较上期跃升8位,首次跻身全球40强,再创历史新高。此外,在本次指数报告中,成都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25位,在内地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成渝西资本市场活跃度高
成渝西三市在细分指标上各有亮点。重庆2020年共有97家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近3000亿元,仅次于京沪深,排名全国第四。其中,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ABS等债权融资工具获得融资达2447.99亿元,在直接融资规模中占比超八成。成都2020年的债券融资金额同样超过1000亿元,排名全国第九。成渝上市公司的融资实力排在全国前列。
以证券公司及营业部数量、营业部交易金额为主要指标衡量城市资本市场参与度,成都、重庆、西安三市分别排名全国第6、第10和第12名,资金在二级市场表现活跃。成都拥有国金证券、华西证券等4家证券公司总部,仅次于北上深杭,与广州并列第五。成渝两市证券公司营业部数量均超过200家,分别排在全国第六和第八位,2019年成都证券营业部交易金额仅次于上深北杭广,排名全国第六。
不过,从投资机构实力来看,成渝西三市均跌出十名之外,公募基金管理数量及私募产品规模较低,成为影响西部三城资本市场实力排名的短板。为提升投资机构实力,成渝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政策,如相继举办创投大会等,引导资金关注。在政府的不断助力和宣传下,2020年西安创投基金管理规模成功跻身全国前十。
争鸣:上市公司背后的产业版图
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关于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的争夺战硝烟频起。本次发布的中国内地省市资本市场实力榜中,成渝西上市公司实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0、15和16名。虽然总市值颇为接近,但三市上市公司规模和产业分布呈现出不同特征。
成都上市公司总数遥遥领先。截至当前,成都共有93家A股上市公司,排名全国第十,位列中西部城市之首,2020年以来新增上市14家,数量远超其他西部城市。但从公司分布来看,成都仅有通威股份一家千亿市值龙头,七成公司市值不足100亿元。相比之下,西安千亿市值公司有隆基股份、陕西煤业和航发动力三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高出成都一倍。重庆A股公司平均市值也高出成都近七成。
去年以来,核心资产大行情带动龙头公司市值暴涨,重庆和西安A股上市公司最新市值相较2019年末分别上涨103%和88%。成都2020年以来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45%,增速逊于重庆和西安。
成渝西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布呈现行业差异。“硬科技之都”西安在先进制造和军工等领域优势显著,电气设备和国防军工两大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过60%。军民融合的产业效应正进一步凸显,赋予军工产业发展新机遇。
重庆医药生物和汽车行业公司市值分别占比31%和21%。近年来,重庆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创新药、高端仿制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做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目前,重庆已在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巴南、合川等地布局形成了多个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计划到2022年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1300亿元。
在汽车领域,重庆作为全国六大汽车基地之一,目前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与此同时,重庆四川两地正深化互信、加强合作,力争早日建成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成都的产业布局形成了“5+5+1”产业体系,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为重点,与重庆的产业重合度较高。上市公司方面,成都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相对均衡,电气设备、医药生物、公用事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市值相对较高。与重庆和西安相比,成都上市公司的“轻工业”属性更强。
短板:上市公司结构的“不均衡”
一路赶超的同时,成渝西在资本市场上的短板也不容忽视,除投资机构实力偏弱、缺乏大型金融科技巨头外,成渝西上市公司在构成、资质、分布等维度也呈现出结构性“不均衡”。
重庆科创板公司“挂零”
自2019年7月开市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270家,但无一来自重庆,此外,重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仅有5家,且近7年内新登陆创业板的公司数量为零。
重庆在科创板的缺席与其自身的产业基础有关。重庆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制造业发达,但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较成都和西安均低出10个百分点以上,同时第三产业结构中生产服务业占比偏低。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和西安的高新区分别位列全国第7和第8名,而重庆的高新区而位列20名之外。从产业结构和高新区实力来看,相对于成都和西安,重庆缺少孕育科创企业的土壤。
此外,重庆的创投机构实力维度指标排名全国第21位,低于成都和西安,创投基金管理规模仅排全国第26位,重庆股权投资市场不够活跃,致使许多科创企业没有办法获得创投青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成都上市公司多而不强
新一线城市的竞争不仅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比拼,也是龙头公司的竞争。当前成都共有A股上市公司93家,是重庆的1.6倍,排名全国第10,而成都的A股总市值却仅有重庆的84%,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仅排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1位。
相对于其他中心城市,成都上市公司中大市值龙头相对缺乏,仅有通威股份一家市值超过千亿元,超四成公司最新市值不足50亿元。放眼四川全省,A股市值前五的上市公司仅1家来自成都,这一现象在全国也并不多见。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已于日前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成都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0家,市值超3000亿上市公司1-2家,1000亿以上公司3-5家。未来成都上市公司在从多到强的前进道路任重道远。
西安民营上市公司力量仍然薄弱
民营经济不活跃是西安长期存在的发展短板。从资本市场来看,西安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不仅落后于东部地区,与同处西部的成都和重庆相比也差距明显。
当前西安的42家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有25家,占比近六成,民营企业14家,占比仅有三分之一,国企仍是西安上市公司的主力军。相比之下,成都和重庆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分别达61%和48%,民营企业构成当地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
除公司数量外,西安民营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质地也相对较弱,仅4家民营上市公司最新市值超过100亿元,市值前十的公司中仅有隆基股份和国际医学两家民营企业的身影。从营收和净利润规模来看,仅有隆基股份排进西安上市公司前十。
过往弱势的民营经济同时也成了西安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大力发展硬科技的西安,上市公司科创属性明显。在注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下,民营经济的结构也更趋优化,民营企业上市步伐加快。2020年以来新上市的5家公司中,民营企业占3家。
突围:城市群赋能 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城
成渝西如何在资本市场进一步突围?从城市定位来看,西安、成都、重庆三城同为国家级中心城市,过往的发展存在相对独立,产业重合度高,要素不流畅,竞争性强等问题,其中以成渝两市的竞争尤甚。
从竞到合,产业协共建金融中心城
2020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概念提出,成渝经济圈逐步上升至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要区域规划同等高度的战略层面。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也已成为第二梯队中潜力巨大的国家重点城市群。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合作发展有一定基础,未来的协同发展备受关注。华西证券研报认为,“重庆市‘6+1’支柱产业和成都市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均聚集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石化工业等。一方面,这些产业区域内规模效应显著,两地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研发工作为技术密集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也将推动两地优势产业的协同发展。”
产业的协同会为成渝两地共建国际性金融中心打下坚实基础。在吸引产业巨头入驻的同时,未来两地欲合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仍需在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金融科技龙头、提升金融营商环境、吸引高端金融人才等方面共同迎接挑战。
发挥城市群效应,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城市群的资源集聚效应、辐射带动效应、要素配置枢纽效应和科创引领效应,推进城市群一体化、深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相比于第一梯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当前成渝经济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中等城市缺乏、中心城市辐射效应较弱,在产业结构、产业链完整度、区域协同、资本市场赋能等方面差距明显。
从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情况来看,本次资本市场实力榜的50强城市中,除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外,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再无一城上榜。2019年以来四川省新增上市公司24家,成都以外的城市仅占5家,陕西新增上市公司11家,西安以外的城市仅占3家,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呈现出极大的城际差异。
行业分布上,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普遍集中在成渝西三大中心城市,两大城市群其他城市上市公司多以消费、资源等传统行业为主,从区域产业升级中获益程度较低,城市群的产业链集群优势也未能有效发挥。
成渝西三市是“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节点城市,未来如何立足自身优势,带动周围城市群共同发展,助力产业链升级,从而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提升区域资本市场竞争力,是三巨头未来面临的重大发展课题。
2024-11-01
2024-10-31
2024-10-30
2024-10-29
2024-10-28
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