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5月10日收报41.95元,相较于2月16日的85.80元最高点跌超50%,这意味着海底捞的市值在短短3个月内缩水近2000亿港元。
5月10日,海底捞(06862.HK)收报41.95元,下降2.78%,相较于2月16日的85.80元最高点跌超50%。这也意味着海底捞的市值在短短3个月内缩水近2000亿港元。
此前,海底捞管理层曾透露,今年4月旗下餐厅整体翻桌率低于3次,虽然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约70%水平,但较3月份的3.5-3.7次有所下降,表现低于市场预期。5月1日至5日的五一长假期间,海底捞整体翻桌率为约4.5至5次。
当前,海底捞处于下沉市场的高速扩张期。餐饮业资深观察人士谭野指出,单店模型在高速扩张的时候,同店营收、翻台率、客单价、净利率如何变化,变量因子不少,需要长期观察。这也意味着海底捞这种高速扩张的战略是否奏效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眼下,这家2020年位列《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第31位、与工商银行并列的餐饮龙头企业,如何应对当下的估值困境,继续在行业和品类中突围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合理性回调?
今年2月底以来,港股酒店餐饮与休闲行业的股票呈现低迷态势,港股餐饮龙头集体大跌。除海底捞外,呷哺呷哺也跌超50%,九毛九跌超25%。
疫情影响,线下门店营业受阻无疑是餐饮公司2020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餐饮行业202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报告期内,海底捞营业收入286.14亿港元(以下同为港元),同比增长7.75%,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1%。2020年同店平均翻台率(次/天)整体从2019年的4.9下降至4.0。其中,一线城市为3.7,同比下降24.79%,二线城市4.1,同比下降19.61%,三线及以下城市为4.3,同比下降12.24%,中国大陆以外为3.0,同比下降25%。
就近期情况来看,根据摩根士丹利发表的研究报告,今年4月份海底捞旗下餐厅整体翻台率低于3次,恢复到了同期近70%的水平,但低于3月份的3.5至3.7次,不及市场预期。五一长假期间表现也不及2019年的整体水平。
除了疫情影响,此次股价受挫或也意味着市场对海底捞估值的理性回归。上述资深餐饮观察人士指出,几家龙头餐饮企业的下跌原因存在不同之处,“呷哺呷哺(00520.HK)下跌有自家母品牌呷哺呷哺和子品牌凑凑的冲突问题,也有CEO离职的影响,九毛九(09922.HK)应该属于正常波动区间,海底捞则是股价长期偏离行业和品类均值后的合理性回归。”
自2018年9月26日正式登陆港股,海底捞在2018年10月29日的创下最低价15.274元后开始逐级攀升,直至今年2月16日到达历史最高价85.80元,涨幅高达257.58%。
对比行业整体情况,百胜中国(09987.HK)在竞争力方面可与海底捞进行横向比较。百胜中国2020年年报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82.63亿美元,净利润7.84亿美元,同比上涨9.96%。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有10506家餐厅,主要覆盖中国1500多个城市,且公司层面表示拟重点扩大于现有城市及新城市的业务版图。
截至5月20日,百胜中国市盈率27.39,总市值2023.00亿。而根据海底捞3月23日发布的2020年年报数据,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其中1205家位于中国内地,93家位于中国内地以外地区,本土门店数量远低于百胜中国。截至5月10日,海底捞市盈率达605.06,总市值2223.35亿元。
但海底捞的门店扩张与股价的下跌背道而驰,公司在2020年加速了其门店布局。年报显示,2020年全年,公司新开业544家海底捞门店。对比前年数据,公司2019年新开业308家海底捞门店,全球门店网络新增302家。招商证券分析师李秀敏据此指出,海底捞门店加速扩张,加之疫情的影响产生了较多的开办费和运营费用。
“火锅业是中国最大的餐饮品类,竞争十分激烈,市场预估海底捞在中国会达到2500到3000家门店。”另一位业内人士根据测算认为,虽然迅速占领市场、形成品牌影响力不失为餐饮头部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上策,但其门店扩张的“天花板”是可见的。
多元品类推动企业突围
基于行业“天花板”,资深分析师指出,品类的创新与推广是海底捞找寻的另一条发展之路,在具有成长空间的领域投入新产品和品牌,这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他补充道,“海底捞从去年着手,已在全国孵化了十几种品牌,产品包括粥、饺子、土豆粉、米线、面食等,品类集中于中式快餐,以期扩大产品线,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品类多样化是应对火锅市场饱和的对策,但从火锅业务另辟“赛道”,海底捞又具备哪些实力?
谭野认为,“目前,海底捞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的供应链很强,相较于本土其他企业,海底捞的供应链是最强的。其中,蜀海已经具备向全行业提供配送的能力,从而使海底捞在开设新品类的同时也具备供应的成本优势。”据悉,蜀海公司由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控股,2007年开始独立运作,为海底捞提供整体供应链托管运营服务,其拥有现代化的物流中心,依托强大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品保、仓储、运输能力,是运输、销售、金融为一体的餐饮供应链服务企业。
其次,海底捞的组织能力较强,在门店扩张过程中,其服务质量依旧保持在较高水平,输出服务人才的能力较强。此外,海底捞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资金实力较为雄厚,试错能力要更强。
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复合调味品的研发、制造、分销和销售的海底捞旗下独家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01579.HK)已于2016年7月上市,其客户包括关联方客户海底捞集团及其联属公司和第三方客户。2020年,颐海国际营业收入为53.60亿元,同比上涨25.16%,净利润8.85亿元,同比上涨23.18%,业绩位于行业前列。长远来看,不同业务的分拆上市将成为海底捞系的发展趋势,且当前品牌还尚处于孵化状态,但这对海底捞来说也意味着其基本只能靠门店来实现发展。
2024-11-01
2024-10-31
2024-10-30
2024-10-29
2024-10-28
2024-10-25